。ㄒ唬⑵焚|特點:外形條直微展、勻齊成朵、形似雀舌、嫩綠披毫,香氣清香持久,滋味鮮醇濃厚回甘,湯色黃綠清澈明亮,葉底嫩黃明亮。
。ǘ、采摘要求:霍山黃芽鮮葉原料要求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。據(jù)一九八四年大化坪農(nóng)技站調(diào)查測定:各級鮮葉原料機械組成標準如下:特級,一芽一葉初展;一級,一芽一葉70%,一芽二葉初展30%;二級,一芽一葉60-70%,一芽二葉初展30-40%;三級,一芽一葉占50-60%,二葉初展40-50%。采摘時要求,芽葉勻齊一致,只要嚴格掌握一芽一葉至二葉初展的采摘標準,不求葉數(shù)一致而求長短一致。鮮葉薄攤在團簸內(nèi),或干凈的水泥地面,厚約3-5公分,晴天無露水芽葉攤放2-3小時,陰天鮮葉攤放4-5小時,散發(fā)青草氣和表面水分,芽葉發(fā)出清香,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即可付制。
。ㄈ、炒制技術:霍山黃芽炒制工序可分為殺青(做形)——毛火——攤放——足火——揀剔復火等五道工序。
1、殺青:分生鍋、熟鍋。生鍋要求高溫、快炒,鍋溫掌握120-130℃,以鮮葉下鍋后有炒芝麻的響聲為度。葉片無炸邊爆點。具體炒法除烏米尖一帶仍沿用傳統(tǒng)把炒外,大部分地區(qū)都改用手炒。手炒每鍋投葉量50-100克,鮮葉下鍋后用雙手或單手抹抖,抹得凈,抖提開,充分散發(fā)水分,至葉軟色暗時轉入熟鍋。熟鍋主要做形,做形手勢是抓甩、抖翻結合,葉下鍋后先炒,使葉受熱均勻后四指并攏,拇指張開,抓住茶葉向鍋內(nèi)側然后甩開直至當手感稍燙手時即改用抓抖散發(fā)水分,如此反復抓、甩、抖相結合,直至芽葉收攏呈雀舌形時出鍋。下鍋時攤涼15-20分鐘,待葉冷回軟即可上烘。
2、毛火:溫度110-120℃,投葉量3-4鍋殺青葉,采取高溫、勤翻、快烘,2分鐘左右翻烘一次,約烘5分鐘至茶稍有刺手感,香氣溢出約七成干時下烘。
3、攤放:毛火下烘時趁熱攤放在團簸內(nèi),攤涼2-3小時,至葉軟后上烘。
4、足火:烘頂溫度90℃,投葉量為0.5-0.75公斤,每3-4分鐘翻烘一次,翻烘動作要輕慢,歷時15分鐘,手握有刺手感,茶葉捻之即斷碎,九成干時下烘攤涼即成黃芽毛茶待售。
5、揀剔復火:一般由收購站進行,毛茶收后分級歸堆,剔除飄葉雜質,拼配花色,使色澤一致。復火溫度90℃左右,每烘投葉量1.5-2公斤,每4-5分鐘翻一次,并隨茶葉干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縮減,翻烘要輕、快、勤,時間15-20分鐘。至手捻茶葉成末,茶香濃郁白毫顯露下烘趁熱裝筒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