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點】
近30年來,我國紅碎茶生產遍及全國各主要茶 區(qū),各種制法的紅碎茶均有生產,現(xiàn)將我國幾種主要制法紅碎茶的品質特征介紹如下:
(1)傳統(tǒng)制法紅碎茶
指按最早制造紅碎茶的方法,即萎凋后茶坯采 用“平揉”、“平切”,后經發(fā)酵、干燥制成的。這種制法 產生葉茶、碎茶、片茶、末茶四種產品,各套花色品種 齊全。碎茶顆粒緊實呈短條狀,色澤烏黑油潤,內質 湯色紅濃,香味濃度好,葉底紅勻。該類產品外形美 觀,但內質香味刺激性較小,因成本較高,質量上風 格難于突出,目前我國僅很少地區(qū)生產。
(2)轉子制法紅碎茶
是指在揉切工序中使用轉子機切碎的紅碎茶。 我國轉子機制法系于70年代先后在廣東英德、江蘇 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,英德仿照洛托凡機制成首批 轉子切茶機,制出我國策一批轉于型紅碎茶,江蘇芙 蓉參照絞肉機原理制成的轉子切茶機相繼問世。制 法上均系先平揉后切碎,后來臥式揉捻機出現(xiàn),部分 廠(場)聯(lián)裝成自動流水線。將萎葉進臥式揉捻機“打 條”,再經轉子機切碎,避免平面揉捻機不利聯(lián)裝的 缺點。該法所制的紅碎茶,亦生產葉茶、碎茶、片茶、 末條四類產品。其中碎茶外形緊卷呈顆粒狀,重實勻 齊,色澤烏潤或棕黑油潤,內質湯色濃亮,香味濃較 鮮,具有較強的刺激性,葉底勻齊紅亮。該茶除具有 外形美觀和色澤烏潤的優(yōu)點外,內質濃強度較傳統(tǒng) 紅碎茶好,而且成本較低,F(xiàn)我國大部分國營茶場茶 廠都按此法生產。洛托凡制法屬此類。
(3)C.T.C制法紅碎茶
是指揉切工序采用C.T.C切茶機切碎制成 的紅碎茶。C.T.C切茶機(Crushing Tearing Curling)系英國W.麥克爾徹(W.Mckercher)于1930年發(fā)明的一種切茶機,1959年引進兩臺,因缺 少配套機械,未能制成正式C.T.C產品。1982年 海南島南海茶廠引進整套C.T.C制法的機械,正 式開始我國C.T.C紅碎茶的生產。7D年代末和 80年代初期,我國開始制造C.T.C類機,但尚未 能大面積地推廣。 C.T.C制法紅碎茶無葉茶花色。碎茶結實呈 粒狀,色棕黑油潤,內質香味濃強鮮爽,湯色紅艷,葉 底紅艷勻齊,是國際賣價較高的一種紅茶。
(4)L.T.P制法紅碎茶
是指用勞瑞式(Laurie Tea Processer)的錘擊機切碎的紅茶。L.T.P茶機的結構,主要由機芯、機座 和傳動三部分組成。機芯上裝有轉盤和9組刀片、31 組錘片,每組刀、錘片均為4塊,共160塊,機芯主軸 以2300轉/分的高速旋轉進行錘切作業(yè)。當萎凋葉 進入機腔破碎區(qū)后,受40組刀錘片強烈的錘切而被 擊成粉末狀,并在機腔內旋轉形成膠結顆粒后噴出 機腔。L.T.P茶無葉茶。碎茶顆粒緊實勻齊,色澤棕紅,欠油潤,中低檔茶顯枯滯。香味鮮爽欠濃強,葉 底紅艷細勻,漂水時,散成細小粉末。
1980年中國土畜產進出口公司從國外進口兩 套L.T.P機具,分別在湖南甕江、廣西、百色進行試制,甕江茶廠根據(jù)L.T.P茶內質濃強度上存在 的缺點,采用L.T.P機下機后進C.T.C,再經 撕、壓、擠的作用,增加碎片中細胞破損程度。成品在 內質香味的濃強度方面有較明顯的提高,外形顆粒 茶增多,色澤上略有改善。L.T.P加C.T.C制法的紅碎條質量佳,“中和性”,較傳統(tǒng)制法的紅碎 茶售價提高20—30%,出口換匯成本降低10%以 上,但由于國內總量不多,難于形成批量,同時又因 色澤棕褐不清,不利于拼和,因而目前未能得到大面積推廣。